Confucian Web 《儒家网》 Top 10 Books of 2022

The website Confucian Web 《儒家网》 has published a list of their top 10 books from 2022, together with brief descriptions. Enjoy!

儒家网2022年度十大好书(思想学术类)揭晓

儒家网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的基本原则是:

甲. 所选图书应持儒家立场,要有价值关切和文化情怀,思想学术类的应当有思想创见、学术新得,大众普及类的应当持论中正、文辞优美。

乙. 名著新版、修订再版、文献整理、典籍点校,以及境外(含台港澳)出版的图书,不参与评选。

丙. 评委由儒家学者组成,通讯匿名投票,过程不公开。

根据评委的投票结果并经儒家网编辑部综合评议,儒家网2022年度十大好书(思想学术类)评选结果最终揭晓,现予公布,名单如下(著者序齿排名)。

01俞荣根著《礼法中国: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02倪培民 著《儒家功夫哲学论》
03周炽成 著《荀子“性朴”论新探》
04方朝晖 著《治道:概念·意义》
05彭国翔 著《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06宋立林 著《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
07陈乔见 著《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
08毛朝晖 著《唐文治与学堂经学的改革》
09何益鑫 著《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
10陈双珠 著《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思想学术类十大好书简要评介:

【俞荣根著《礼法中国: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礼法”合称虽古已有之,也是法律史学曾经使用的词语,清末的蒋楷,民国的陈汉章、康宝忠、冯承钧、陈顾远,都曾在不同程度肯定“礼”的重要性,甚至直接使用“礼法”一词,但并未成为规范的学术概念。经过作者严格界定与论证,“礼法”才成为此书的核心概念。作者通过追述“律典体制”“律令体制”对法律史研究的影响及局,阐析中国古代法的“礼法”属性、“礼法体制”的结构与历史,以及“礼法体制”研究范式对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价值,寻求中国古代法之“自我”,对中国古代法和中华法系作一番重新认识。此书为法律史学提供了一个既富有解释力、又值得借鉴的新“典范”。孔学堂书局2022年2月出版。

【倪培民 著《儒家功夫哲学论》】“功夫”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艺术”。本书从“儒家”“功夫”和“哲学”这三个论域的交集入手,意在既“从功夫的视角诠释儒家哲学”,还原儒学作为一个功夫修炼和实践体系的本质特征;也“从儒学的角度发掘功夫哲学”,勾勒功夫哲学的基本视角和框架;并“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儒家功夫”,考察当代儒学的哲学意义。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出版。

【周炽成 著《荀子“性朴”论新探》】本书是作者关于荀子“性朴”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认为荀子是主张“性朴”论,而非“性恶”论,“性恶”是荀子后学的主张。从“性朴”论出发,作者重新梳理和解释荀子以及董仲舒等汉代思想家与荀子的关系、荀子在汉唐时代的历史影响等学术观点。荀子“性朴”论为儒家思想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诠释,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再书写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方朝晖 著《治道:概念·意义》】全书围绕着“治道”一词以及与治道相关的八个基本概念,即治法、治术、治具、治体、政道、王道、人道、中道等,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资料为基础,以经、史、子、集文献为框架,以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历史为跨度,详细分析每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起源、使用、含义及其演变。对每个概念,先统计其在经史子集中的使用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其基本含义,最后总结其含义特点。此书是一部有关儒家治道的基础性研究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有关儒家治道的概念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6月出版。

【彭国翔 著《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本书不仅在总体上将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一般特征概括为“身心修炼”,指出这种“身心修炼”具有身心交关、不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以道德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中心这样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最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尽可能展示了作为身心修炼的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丰富内涵。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涵盖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历史阶段。既分别探讨了先秦、汉代和宋明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子、阳明和阳明后学如王龙溪等人,也有像鲜为人知却颇能代表清代中后期广大士人阶层的汪霦原,还有对诸如儒家静坐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对于整个儒学传统而言,本书的考察既见“林”的整体,更通过在林中的穿梭往来,以见林中诸“木”的种种细致和曲折。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9月出版。

【宋立林 著《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儒学生命力之所在恰在于历代儒者对孔子思想的不断诠释。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学正是这一阐释、诠释历程的开端,也是孔子思想得到第一次深化的阶段。孔门后学构成了早期儒学在孔子之后的第一次诠释主体。此书在借助简帛文献资料,重新厘清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对孔门后学在不同层面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多元诠释予以辨析和梳理,并采用学术史与哲学史、社会史相互为用的方法,揭示早期儒家哲学的复杂面向、多元嬗变的内在脉络,进而把握其多重“分化—整合”的发展理路,以及不同学派之间“互竞互融”的网状关系,使得早期儒学的面貌更加清晰。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陈乔见 著《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中国具有悠久的重“义”传统,“义”是诸子百家、思想精英和民间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念。作者把语言学、历史学和哲学分析融贯一气,书写出了一部规模宏阔,别具特色的“义”的观念史。关于“义”观念的研究,此书不但堪称最为完整,而且其卓见在于自觉地以跨学科的视野从事哲学作业,未将“义”的观念书写成某种一线单传的历史,而是描述出“义”观念的谱系,其内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由此得以呈现。商务印书馆2022年8月出版。

【毛朝晖 著《唐文治与学堂经学的改革》】本书探讨晚清“学堂经学”的改革以及在此视域下唐文治经学的生成及其典范意义。作者以京师大学堂作为主要个案,分析在西学冲击下晚清学堂的课程与相关改革,指出这种改革旨在对西方现代的“七科之学”和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进行调融,从而在晚清学堂的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纂中,由此衍生了一种介于传统经学与现代学术之间的“学堂经学”形态。这一经学新形态一方面继承了晚清经学“中体西用”的正统理念,另一方面尝试在制度上进行中西学术的兼容。这一形态始于洋务运动以后,及至民国建立后才在体制上被现代大学全面取代。唐文治是这一形态之下的一个堪称典范的经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经学理念与经学实践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何益鑫 著《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本书深入挖掘思想演进的内在线索,从孔子思想的内部引申出七十子后学的问题意识和思想线索,凸显思想史演进中一以贯之的统绪;抓住关键人物(颜回、曾子、子游、子思、孟子)的核心文本(《大学》《性自命出》《中庸》《五行》《孟子》)作深入的专题研究,通过对文本作如其所是的解读,刻画相关人物的独特的思想性格。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在经典解释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对孔孟之间的思想史演进历程给出了系统而清晰的描述,为先秦儒学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儒学思想史、经典解释史的重新反思奠定了比较稳靠的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陈双珠 著《朱子涵养工夫研究》】本书以朱子涵养工夫为研究对象,将朱子涵养工夫的发展分为中年、中晚年、晚年三个阶段,梳理出朱子涵养工夫思想发展的大体脉络和发展历程。全书围绕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涵养工夫内在的关系以及涵养工夫在朱子工夫论中的地位三个角度对朱子涵养工夫进行了考察;从脉络发展的视野厘清朱子涵养工夫的内容和思想地位;从学术史论辩的视野探寻朱子涵养工夫的特点;从工夫论的确立到完善的动态考察探求朱子涵养工夫思想背后的心性论的建构和完善的过程;从而对朱子的修身涵养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研究,也对学术史上关于朱子涵养工夫的诸多判定和争议进行了检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