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 Tongdong, Chinese-language book review editor at Dao, hereby shares a list of books that Dao is interested in reviewing. If you would like to review one (or more) of these books, please contact Professor Bai.
荀子与齐道家的对比 | 王庆光 | 大安出版社 | 481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 晋荣东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552 |
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19世纪以来“儒学日本化”的问题史考察 | 吴震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135 |
美德与权利: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人权 | 梁涛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348 |
观念与历史的际会:朱熹中庸思想研究 | 王健 (作者) 刘小枫 陈少明 (编者)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55 |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三辑) | 陈畅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656 |
海外中国哲学丛书:论普世 | 朱利安 (Jullien)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3 |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中国儒道释典籍之翻译与诠释 | 李新德 | 商务印书馆 | 522 |
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中国哲学史概论(上中下) | 渡边秀方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530 |
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 | 王玉彬 | 人民出版社 | 264 |
经典、经学与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 | 景海峰 | 人民出版社 | 857 |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精) | 吴根友 孙邦金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1181 |
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本体学思想访谈录)/终南文化书院中华文化传承学术丛书 | 成中英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76 |
宋明理学十五讲 | 杨立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87 |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 | 陈鼓应 | 中华书局 | 315 |
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 | 陈鼓应 | 中华书局 | 237 |
道家的人文精神 | 陈鼓应 | 中华书局 | 216 |
道家易学建构 | 陈鼓应 | 中华书局 | 217 |
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 | 李若晖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891 |
先秦思想史论 | 金春峰 | 东方出版社 | 484 |
天人之际–儒道天人观新论 | 张永超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174 |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 宋洪兵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92 |
近世东亚儒教的光芒–黄宗羲朴趾源横井小楠比较研究(日文版) | 陈毅立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44 |
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 | 陈来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482 |
国学论丛:汉代道家思想 | 陈丽桂 | 中华书局 | 309 |
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 | 王中江 | 中华书局 | 454 |
先秦儒法关系研究 | 关万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392 |
国学论丛: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 | 王中江 | 中华书局 | 250 |
复旦百年经典文库:中国思想研究法 中国礼教思想史 | 蔡尚思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409 |
诠释学与儒家思想 | 景海峰 | 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 300 |
儒家与宪政论集(精) | 杜维明//姚中秋//任锋 | 中央编译 | 453 |
政治儒学默想录 | 蒋庆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36 |
张载的思想(1020-1077) | 葛艾儒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5 |
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 | 陈赟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476 |
墨子研究论丛(十一) | 邵长婕 | 齐鲁书社 | 547 |
从儒学心性论到道德形上学的嬗变–以唐君毅为中心 | 段吉福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312 |
日本当代佛教 | 张文良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405 |
儒家文学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 韩钟文 | 中华书局 | 313 |
论语新劄–自由孔学的历史世界 | 李竞恒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46 |
儒学与滥觞 孔子与早期儒学 | 周海春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24 |
范仲淹忧患意识研究 | 牟永生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85 |
素朴为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思想体系 | 李健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141 |
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 | 刘绪贻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50 |
内圣外王 修己安人 | 隋思喜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36 |
治法与治道 | 王斐弘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440 |
天地与我默契: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 吴志翔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303 |
天人合道——老子哲学研究 | 许春华 | 人民出版社 | 387 |
闲先贤之道 | 陈乔见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300 |
先秦名家四子研究 | 董英哲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两册 |
戴震《原善》表微 | 李畅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418 |
胡居仁与于干之学研究 | 冯会明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95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 陈力祥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69 |
船山学谱 | 王孝鱼 | 中华书局 | 506 |
陈来儒学思想录——时代的回应和思考 | 陈来 著,翟奎凤 整理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7 |
管子四篇诠释 | 陈鼓应 | 商务印书馆 | 316 |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 左东岭 | 商务印书馆 | 592 |
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 | 张祥龙 | 东方出版社 | 308 |
近代中国老庄学 | 刘固盛,刘韶军,肖海燕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568 |
宋元明江西朱子后学群体研究 | 周茶仙,胡荣明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346 |
回到黄宗羲—道体的整全开展 | 朱光磊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320 |
下学上达,学以复性——焦竑思想研究 | 白静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277 |
中国哲学史纲 | 曾春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715 |
心术与治道 | 洪涛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5 |
先秦时期“他人”思想研究 | 吴先伍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65 |
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 | 李振纲 | 人民出版社 | 356 |
荀子“分”义研究 | 陈光连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83 |
世变、士风与清代京籍士人学术 | 刘仲华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513 |
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 萧萐父,许苏民 | 人民出版社 | 610 |
经学大语境下的胡瑗易学 | 王洪霞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77 |
先秦易儒道生态价值研究 | 郭刚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22 |
易学思维研究 | 苏永利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13 |
孙子法政哲学的现代性阐释 | 聂长建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14 |
南宋儒学建构 | 何俊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468 |
理学思想与人文汝城 | 欧阳海波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580 |
孔安国学术研究 | 陈以凤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13 |
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 | 刘伟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38 |
中國文化與世界:中國文化宣言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 李瑞全、楊祖漢 | (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印行 | |
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 | 李瑞全 | 台北:鵝湖出版社,2013年 | |
從人道到天道:儒家倫理與當代新儒家 | 黃慧英 | 台北:鵝湖出版社,2014年 | |
孔子哲學 | 盧雪崑 | 台北:里仁書局,2014年 | |
中國哲學史(上、下) | 蔡仁厚 | 台北:學生書局,2010年 | |
王船山《讀孟子大全說》研究 | 蔡家和 | 台北:學生書局,2013年 | |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 许建良 | 人民出版社 | 544 |
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 | 李桂民 | 中国社会科学 | 241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 唐文明 | 中国人民大学 | 200 |
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陈来(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588 |
中朝日近代启蒙思想比较 | 张华 | 中央民族大学 | 304 |
王充经学思想研究 | 吴从祥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454 |
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 | 柯小刚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329 |
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 | 聂振斌 | 商务印书馆 | 371 |
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 王德胜 | 商务印书馆 | 318 |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 | 宛小平,张泽鸿 | 商务印书馆 | 375 |
浙东学派溯源 | 何炳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33 |
日用即道: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阐释 | 林丹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82 |
易学源流与现代阐释 | 林忠军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433 |
唐五代曹洞宗研究 | 徐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479 |
朱熹的《论语集注》研究 | 周元侠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59 |
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 | 曾亦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408 |
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 | 何俊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37 |
三礼郑氏学发凡 | 林云光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784 |
王肃之经学 | 李振兴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819 |
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 | 陈荣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42 |
王阳明哲学 | 蔡仁厚 | 九州出版社 | 202 |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研究评述 | 陆信礼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62 |
李退溪思想世界 | 张立文 | 人民出版社 | 364 |
儒家性命思想视野中的文道关系诸问题 | 张炳尉 | 北京师范大学 | 213 |
公羊学发展史 | 黄开国 | 人民出版社 | 758 |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 李华伟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318 |
宋明理学与明代文学 | 宋克夫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414 |
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研究(上下) | 何欢欢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册 |
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以元代徽州学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为中心 | 史甄陶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19 |
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 | 朱汉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52 |
孔子思想体系 孔子哲学之真面目 | 蔡尚思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431 |
先秦名家哲学研究 | 赵炎峰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13 |
吕大临理学思想研究——兼论浙东学派的学术进程 | 陈海红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218 |
20世纪儒学通志 | 庞朴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4卷 |
历史与性别——儒家经典与《圣经》的历史与性别视域的研究 | 贺璋瑢 | 人民出版社 | 382 |
熊十力哲学研究——“新唯识论”之理论体系 | 程志华 | 人民出版社 | 478 |
董仲舒与汉代美学 | 聂春华 | 广西师大出版社 | 354 |
梁启超思想平议 | 张锡勤 | 人民出版社 | 365 |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 | 杜维明 | 北京三联 | 321 |
方东美哲学思想研究 | 蒋国保、余秉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67 |
方东美与现代新儒学 | 蒋国保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460 |
东亚论语学:中国篇 | 黄俊杰(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411 |
东亚论语学:韩日篇 | 张崑将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46 |
儒家民族思想研究:先秦至隋唐 | 樊文礼 | 齐鲁书社 | 317 |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 杨念群 | 三联出版社 | 572 |
治政与事君: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 解扬 | 三联出版社 | 349 |
明代哲學史(修订版) | 張學智 | 中国人民大学 | 744 |
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 | 丁为祥 | 人民出版社 | 743 |